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安樂死 第二組

5 則留言:

  1. 安樂死一詞源自希臘文 euthanasia,原意為好的死亡或無痛苦的死亡,韋氏字典(Webster'sDictionary)給它定義為安靜而容易的死亡或引致安靜容易死亡的舉動,現指有意引致一個人的死亡作為提供他的醫療的一部份,有時也譯作無痛苦致死術。

    回覆刪除
  2.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們所見所聞所感受到的就是自己的世界。其他人只是我們世界裡的一小部分,而我們也只是其他人世界裡的一小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末日。那就是死亡。大家都等待著末日的來臨。

    死亡似乎是一個極恐怖及極痛苦的過程。但也十分簡單,就是用幾秒時間消除一生的回憶和經驗,再用幾天時間回收身軀和一生所吸收過的營養和精華。

    人絕對有權利結束自己的生命,正如一個人自殺是不會犯法的。但是要假手於人就會令別人犯法。那個人即使不犯法,也會感到內疚。

    死了,就不再是人類。沒有必要再守人類定義的法規。對死者來說是無後顧之憂的。

    死前,最令人放不下的就是身為人類時的記憶和優越感。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即使不再是人類,構成人類身體的物料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死亡不等於消失。那些物料會偶然在大自然被重組。甚至會有一日,所有物料會重新組成另一個人。但那一天已經不知是何年何日了。

    活動是生命的一小部分。生命最可貴的是存在的記憶和感覺。那就是每種生物求存的意義。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其實一般來說都是以以下幾點來決定生命的價值:
    1. 自我意識和自主性
    2. 享受生命的快樂
    3. 有過去美好的回憶和向著美好未來的計劃
    4. 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

    所以我想帶出幾點安樂死的前提:
    1. 他是自己清晰地決定, 想安樂死的
    2. 他自己一直也認為自己現在生活得不快樂
    3. 他認為他未來沒希望, 不美好的. 雖然可能有人會認為科技一日千里, 將來有可能醫得好. 可是, 在現在的情況下, 看不出這個機會有很大的可能性
    4. 成為殘疾人仕, 雖然受法律保障, 但或多或少會受著其他人的目光. 而且, 要一直無可奈何地承受著家人等的照料, 也許會覺得自己成為了家庭的負累. 若是絕症患者, 也不希望成為家庭經濟上的負擔.

    所以, 為減少他身體與精神上的傷痛, 只要付合上述條件者, 也應該讓他自己選擇安樂死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