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堂看完 Dr. 播放的電影後,提到西班牙的一個因意外導致全身殘廢的男子. 他以笑容面對全世界,但由他受傷一天開始, 他的內心就不住的流淚,每天生活在痛苦沒有尊嚴的日子中. 雖然家人也十分照顧及關懷他,但現實與理想式的家人關愛在每天實實在在的生活相處中不停地產生衝突. 因此,片中主角為了不再成為家人的負擔,所以幾十年來一直透過種種途徑爭取安樂死,從而得到最終的解脫.
我覺得自己沒有權利及資格去判斷影片中主角的行動及動機屬對屬錯. 但如果當中主角是我,我相信我的家人一定會一直照顧我,我的一部分朋友也會一直支持我,這點我是可以肯定的. 我嘗試想像主角內心的種種感受,有一刻,我也感受到自己的無用與無力及身體行動上的不能. 但清醒過後,我還是後悔我的想法及決定,我會反對安樂死的自殺方法,因為我個人覺得一開始,我無得選擇出生於世與否,但既然來到世間走一圈,我就要完完整整的走好這一生,如果遇到大意外就要求死,哪麼很多人也要求死,你看世界各地,每天也發生種種的不幸,他們都應該死,因為不幸是人生組成的一部分.
可能我的觀點沒有說服力,但我只知道我本人的存在是支持著我爸爸,愛我的媽媽,一路陪我長大同行的弟弟的一個生命支撐點,無論我是健康,患病,行動自如還是殘廢躺床,他們潛意識裡都希望我生存下來,直到我生命自然的走到盡頭為止. 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只要我堅持要活下去,別人就希望我繼續生存,每天實實在在的活下去,但如果我一直想死的話,別人就會以為你生無可戀,安樂死也是對你最好的解脫方法. 安樂死與否在人性上沒有一個必然的答案,若果不是,早早就無人討論這個問題,但就一個健全人的立場,我希望每一個人也能堅強的走完這一生,所以我反對安樂死這樣消極的方法.
猴王醋勁大發掐死私生子 母猴抱屍十日不離不棄
11 年前
sometimes when people are terminally ill or in serious pain and suffer,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make a correct judgement. They would prefer to end their lives instead of continue until they are taken away from them and the bodies finally collapsed. Is it really their will?
回覆刪除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及意義,但對那些以經濟利益為本的功利主義者而言則並非如此看...名為讓病者脫離痛苦死,實為了節省貣源,這正是商業社會所說汰弱留強...也許世界倫理道德如此發展下去,不久的將來在退休後若再沒有生產能便要接受安樂死.
回覆刪除